政府已搭建一體化平臺,現在是長三角安防產業的春天
警用無人機、生物識別技術、道路交通智能分析系統,長三角安防產業一體化發展如何布局?
近日,在十九屆上海安博會長三角區域安防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座談會上,來自滬蘇浙皖四省市的行業人士和企業代表對區域安防發展布局各抒己見,展開討論。
浙江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秘書長趙永華稱,2018年5月長三角區域警務一體化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達成一系列共識,將依托四地智慧政府、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打破區域警務壁壘,推進數據整合共享。這也是四省市安防產業合作的框架背景。
目前,中國安防行業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三大產業集群,其中潛藏著巨大產業合作空間。根據浙江安防協會的統計數據,2017年其會員單位的營業收入總和超過2600億元,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164家。
值得關注的是,三省一市安防產業發展的差異化也很明顯,上海以本地高端應用為顯著特征,浙江的產品制造已經走向國際市場,江蘇和安徽主要是系統集成優勢。
因此,趙永華認為長三角地區安防產業應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利用既有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取長補短,促進區域安防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上海安全防范報警協會理事長趙淵明說,長三角安防經濟一體化的基本戰略目標,首先是在長三角地區實現安防資源共享,這需要各地打破資源壁壘,促進區域內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勢互補。
他提到,長三角地區應當建立統一的安防大市場。在這個市場內,實現安防商品與服務的自由流動,逐步形成區域內自由競爭局面,并建立長三角安防市場信用。對于非本地區的安防商品流動,也不采取排斥的方式,但不享受本地區優惠政策。
產業族群一體化是一大重點,趙淵明稱長三角已形成比較配套的安防生產體系,這個體系中,還形成了一些行業和產業族群,比如??低?、大華股份、宇視科技、依圖科技、蘇州科達、科大訊飛、華為等一大批龍頭企業。
接下來,長三角安防產業必須利用這個集群,進一步推進安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從而建立合理的地區性安防業的梯度結構,實現該地區安防業的高速增長。
“通俗地理解,政府已經搭建了長三角一體化的平臺,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可以上臺發揮各自的能力了。”上海社科院教授陶希東說,現在是長三角安防產業的春天,需要注意的是,進行產業布局時必須走高質量和創新的路。
陶希東梳理了長三角一體化數十年來的發展歷程,認為現階段長三角推進更高質量一體化,可能會形成多層次的區域中心,比如安防產業的區域中心,既可能在上海,也可能長三角其他城市,但最重要的是各地應當增進合作,形成互補的產業集群。
來源:澎湃新聞